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名由来及简介

在地图上查看【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】的位置
行政层级: 青海省 > 海南州 > 贵德县 [贵德县地名由来及简介、荣誉与排名]
地名:贵德县隶属:海南州
区划代码:632523000000代码前6位:632523
行政级别:县车牌代码:青
长途区号:0974 邮政编码:813000
辖区面积:360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:约10.56万人
人口密度:29人/km2
地名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
河阴镇 632523100000 41.2km2河阴镇县府驻地。位于县境中部,黄河南岸。人口1.7万,以汉族为主,还有藏、回、土等少数民族。面积41.2平方千米。辖城东、城西、城北、城关、郭拉、邓家…、古城社区、城东社区、城西社区、东河社区、南海社区、新东路社区、歇春园社区、林荫社区、城关村、城东村、城西村、城北村、郭拉村、邓家村、童家村、西家嘴村、大史家村、张家沟村、红柳滩村、杏花村
河西镇 632523101000 433km2 河西乡位于县境中西部,距县府驻地3千米。人口2万,以汉族为主,还有回、藏、土等少数民族,回族占总人口的24%。面积433平方千米。辖格尔加、下…、河西社区、格尔加村、上刘屯村、下刘屯村、下马家村、瓦家村、多勒仓村、加洛苏合村、拉及盖村、才堂村、红岩村、下排村、温泉村、贡拜村、大户村、多哇村、山坪村、北房村、木干村、本科村、加莫河滩村、加莫台村、贺尔加村、江仓麻村、西山湾村、园艺村、甘家村、团结村、幸福村、万珠村
拉西瓦镇 632523102000 2005年5月26日,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贵德县撤销罗汉堂乡,建立拉西瓦镇,镇政府驻地整体搬迁至曲卜藏村拉果口地区,镇区行政区划范围不变,实行镇管村体制…、罗汉堂村、尼那村、多拉村、曲卜藏村、昨那村、豆后浪村、叶后浪村、仍果村、尼那新村、曲乃海村
常牧镇 632523103000 251km2河东乡位于县境中西部,距县府驻地2千米。人口1.2万,以汉族为主,还有回、藏、土等少数民族,回族占总人口的23.7%。面积251平方千米。辖保宁、太平…、周屯村、高红崖村、新建坪村、斜马浪村、加卜查村、却加村、上兰角村、下兰角村、色尔加村、卷木村、梅加村、浪查村、苟后扎村、豆后漏村、兰角滩村、干果羊村、曲玛塘村、下岗查村、都秀村、拉德村、切扎村、吾隆村、岗查贡麻村、达尕羊村、达隆村
河东乡 632523200000 251km2河东乡位于县境中西部,距县府驻地2千米。人口1.2万,以汉族为主,还有回、藏、土等少数民族,回族占总人口的23.7%。面积251平方千米。辖保宁、太平…、河东社区、马家西村、太平村、下罗家村、周家村、杨家村、王屯村、保宁村、麻巴村、哇里村、贡巴村、查达村、阿什贡村、西北村、沙柳湾村、边都村
新街回族乡 632523201000 134km2新街回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,距县府驻地40千米。人口0.6万,以回族为主,占总人口的45%。面积134平方千米。辖新街、藏盖、鱼山、上卡力岗、下卡力岗、…、新街村、藏盖村、鱼山村、陆切村、麻吾村、上卡村、下卡村、老虎口村、尕麻堂村
尕让乡 632523202000 574km2尕让乡位于县境东北部,距县府驻地43千米。人口1.3万,以汉族为主,还有藏、回、土等少数民族。面积574平方千米。辖尕让、阿什贡、大磨、扎力毛、千户、…、尕让村、阿什贡村、阿言麦村、查曲昂村、亦什扎村、松巴村、扎力毛村、业隆村、关加村、大滩村、洛乙海村、东果堂村、蓆芨滩村、三角浪村、亦扎石村、大磨村、者么昂村、千户村、俄加村、二连村、黄河滩村、希望村、江拉新村

地名由来:元至元初年设贵德州,明洪武八年(1375)改归德守御千户所,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)改置贵德厅,1913年改设贵德县;据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》:取以德为贵、贵之以德义。

2022年12月,贵德县被认定为2021-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(市、区)。

2021年11月,贵德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。

2021年11月,贵德县入选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。

2021年11月,贵德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(区)。

2021年9月,贵德县被命名为第五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

2021年9月,贵德县被列为整县(市、区)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。

2021年7月,水利部公布贵德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(区)。

2021年5月,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,贵德县人口数量为10.56万人,位列海南州各县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,位列青海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8位。

+查看更多贵德县荣誉与相关排名>>

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,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。全境国土面积3504平方公里,辖4镇3乡,122个行政村,10个社区居委会,11.09万人。境内具有丹山碧水蜿蜒相依,多元人文交融共存,田园风光层林尽染的独特魅力,具体呈现以下六大特点:

一是历史悠久,人文殊胜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贵德繁衍,西汉时期设河关县,元代设贵德州,民国设贵德县,1949年9月建立新政权,1953年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。贵德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,中原王朝、鲜卑、吐蕃等均在贵德留下了历史印记,境内“马家窑”、“卡约”文化遗址、汉唐古堡,明清楼阁,记载着贵德灿烂的历史和文化。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,汉、藏、回、土、撒拉等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,繁衍生息,共同进步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建筑群—玉皇阁集儒、道、佛为一体,摒弃门户之见,并存相依,是贵德多元文化、多种宗教融合相安、和谐共存的历史见证,也是“尊道贵德”文化传承的动力源泉。

二是地貌奇特,风光旖旎。贵德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。黄河流经县境76.8公里。境内有别致的高原景色和自然风光,登高远眺,苍茫逶迤的丹山,翠绿起伏的沃野,滚滚东下的黄河,炊烟袅袅的村庄尽收眼底。其中丹霞地貌、黄河谷地、麻吾峡风蚀地貌造就了国家地质公园巧夺天工的雄奇胜景,清清黄河的自然流向及其两岸原生态风貌,构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级黄河风景名胜区独特秀丽的画卷,阡陌纵横的田野和“万亩林海”赐予了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,而“天下黄河贵德清”一语道破了贵德美景核心价值所在。

三是气候温润,休闲养生。贵德县深居内陆,属高原大陆性气候。全境地势南北高、中间低,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,县城平均海拔2200米,光照时间长,昼夜温差大,年均气温7.2摄氏度,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℃,极端最低气温-23.8℃。年降水量250-559毫米,无霜期166天,农作物生长期223天,县城平均负氧离子达2250个/平方厘米。特殊的地理气候,使黄河河谷地带林木葱郁,阡陌纵横,春则百花灿烂,清香四溢;夏则绿荫盈野,凉爽宜人;秋则果实累累,景-人,是休闲养生的世外桃源。县境浅、脑山地区,山峦起伏,沟壑纵横,土壤肥沃,水草丰美,牛羊遍野,是体验农耕和游牧文化的理想之地。另外,距离县城15公里处的“德吉温泉”,水温高达94℃,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,对皮肤病、关节痛、腰肌劳损等疾病有特殊的疗效。

四是区位优越,前景广阔。贵德县素有“高原小江南”、“梨都之乡”和省会西宁市“后花园”之美誉。省道S101线横贯全县,交通便利,距省会西宁市87公里,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镇158公里。贵德在全省“四区两带一线”区域发展新格局中,既是环湖地区的重要一员,又是黄河经济开发带的重要节点,处于环西宁“一小时经济圈”之中。同时,在全省“一圈三线”旅游发展布局中,既是“环青海夏都旅游圈”的重要成员,又是三江源生态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过境节点。

五是产业独特,特色鲜明。贵德县是一个以农为主、农牧结合的地区,有生态农牧业、文化旅游和清洁能源三大产业优势。全县有天然草场429万亩,可利用草场面积364万亩,历年各类牲畜存栏数稳定在33万头只左右;耕地面积19.3万亩,其中水浇地10.8万亩,旱地8.5万亩;水域面积6.72万亩,其中可利用水域3.4万亩,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。旅游资源富集,人文景观众多,民族民俗文化突出,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单位、全省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全省唯一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。黄河水电能源开发潜力巨大,水电资源潜力达486.4万千瓦,其中装机容量420万千瓦的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。为充分利用好、发展好三大优势产业,县委、县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加快农旅两大优势产业融合进程,促进农业间接为旅游服务向直接参与旅游转变。同时,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,围绕商务、养生、研学、休闲、情感、探奇六大旅游发展要素,全面推进全景式规划、全季节体验、全产业发展、全社会参与、全方位服务、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,推动贵德“一日游”向贵德“高原国际旅游度假”跨越发展。

六是发展进步,祥和安宁。近年来,贵德县抓住建设全省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、青海贵德现代水利示范县、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历史性机遇,以保民生、保稳定、保发展为目的,着力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谋求新成效,在发展高原旅游业上谋求新跨越,在培育产业增强经济支撑力上谋求新突破,在保护生态环境上谋求新进展,全县保持经济持续发展、社会全面进步、政治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。2017年,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.06亿元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.55亿元,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.39亿元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.8万元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49元,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.17亿元,全年接待游客43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3.05亿元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

蜀ICP备2021030633号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