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名由来及简介

在地图上查看【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】的位置
行政层级: 安徽省 > 马鞍山市 > 当涂县 [当涂县地名由来及简介、荣誉与排名]
地名:当涂县隶属:马鞍山市
区划代码:340521000000代码前6位:340521
行政级别:县车牌代码:皖E
长途区号:0555 邮政编码:243000
辖区面积:100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:约44.7万人
人口密度:446人/km2
地名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
姑孰镇 340521100000 110km2江东明珠姑孰镇建镇于2004年,是由原城关镇、围屏乡及原黄山乡、新桥乡部分村合并而成。合并后的姑孰镇人口13万,面积110平方公里,辖22个村、8个社…、东大社区、西大社区、河南社区、东营社区、焦家社区、姑孰社区、提署社区、清源社区、行陈社区、凌云社区、黄山社区、竹山社区、五星村、小桥村、藏汉村、宝塔村、莲云村、五联村、关马村、连千村、洞阳村、灵墟村、龙华村、宗和村
黄池镇 340521101000 36km2安徽省当涂县黄池镇位于当涂县东南部,大公圩南端,距县城31公里,地处水阳江、青山河、青戈江交汇处,西南两面与长江巨埠——芜湖隔河相望。全镇总面积36平…、黄池社区、亭头社区、殷村村、劳动村、三星村、长福村、福光村、尚兴村、三里村、杨桥村、福山村、中闸村、中渡村、渔河村、三合村、双沟村、西河村、南埂村
乌溪镇 340521102000 40.3km2乌溪镇位于县境大公圩东南角水阳江北岸,距县城31.2公里,与我省芜湖县、宣州区隔河相望,经当高大桥与江苏省高淳县相通,地处两省四县(区)结合部。 …、乌溪社区、王潭村、永保村、金庄村、一心村、七房村、南广村、胜平村
石桥镇 340521103000 84km2当涂县石桥镇位于当涂县东南,地处大公圩中心,全镇辖15个村,2个居委会,人口4.8万人,面积84平方公里。属全国文明城镇、安徽省的中心建制镇、可持续发…、石桥社区、马桥社区、永新村、起垅村、黎明村、谢公村、陶村村、团林村、石桥村、团月村、光华村、双桥村、济南村、沛东村、济东村、万济村、普济村
塘南镇 340521104000 63km2塘南镇位于安徽省当涂县东南端,地处皖南首圩──大公圩腹地,驻地藏皇阁,传说汉武帝刘秀因躲避追兵藏于0而得名。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,辖13个村委会,1…、藏皇阁社区、边湖村、普新村、吴村港村、兴永村、桃元村、新卫村、白马村、邰桥村、大姜村、大高村、塘南村、凤凰村、曹坝村
护河镇 340521105000 84km2护河镇位于皖南首圩——当涂县大公圩北侧,北依姑溪河畔,南接石桥镇,东临大陇乡,西与太白镇接壤,紧倚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大青山东麓,境内地貌复杂,有…、护驾墩社区、青山村、护河村、兴禾村、幸福村、清潭村
太白镇 340521106000 112km2当涂县太白镇位于芜湖、马鞍山两市之间,因唐代大诗人李白归葬此地而得名,有“江南历史名乡”之美誉。镇域东依青山森林公园,西濒长江,南与芜湖市接壤,北临长…、龙山社区、金涂社区、芮港村、太仓村、振兴村、太白村、永宁村、龙山村、长江村、鑫龙村、永兴村、花园村、宁西村、宁兴村、新桥村、秦河村、安民村
湖阳镇 340521107000 150km2湖阳乡是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百强示范三十强乡镇,是安徽省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。地 处马鞍山市东南东距宁高高速8公里;北接314省道15公里,南京禄口国际机场…、小太平社区、西湖社区、陶村港社区、塘沟村、大邢村、西峰村、彰教村、均庆村、镇庵村
大陇镇 340521112000 60km2大陇镇位于安徽省当涂县东南端,地处皖南首圩大公圩东部,长江支流的运粮河和姑溪河似玉带绕境而过。距上海市300公里,南京市50公里,芜湖市40公里,属马…、大陇口社区、南柘村、孙赵村、龙潭村、霍村村、塘桥村、麻村村、平王村、韩村村、新丰村、新生村、上禾村、双禾村、戎楚村
江心乡 340521202000 57.78km2全乡总面积57.7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5万亩,可利用外滩面积2万亩,可养水面1万亩,人口2.4万余人,辖10个村,87个自然村。 历史沿革 …、彭太村、金马村、吉余村、黄洲村、普集村、尚锦村、新锦村、宫锦村、三联村、联合村
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 340521402000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位于当涂县城南2.5公里处,是以大青山为主体,以李白文化为依托,以名人文化、乡村文化、名俗文化为特色,集文…、桃花村
农业示范区 340521500000 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皖东当涂县东郊,南京半小时都市图辐射区,紧倚宁安城际铁路、马芜高速当涂出口,南临长江干流姑溪河,314省道穿境而过,交通十分便捷…、松塘村、白紵村、寺山村

地名由来:原以该名命名的县在寿春东北,属于侨置之县。大禹会诸侯于涂山,以涂山为邑名。

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

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

李白墓园

李白墓园

2023年1月,当涂县被认定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。

2022年12月,当涂县被认定为2021-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(市、区)。

2022年11月,当涂县被确定为2022年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。

2022年8月,当涂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。

2022年8月,当涂县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。

2022年7月,当涂县上榜2022年长三角百强县第62名。

2022年5月,安徽省商务厅推荐当涂县为2022年安徽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。

2022年1月,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当涂县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乡镇(县城)。

2021年12月,2021年全国工业百强县(市)名单出炉,当涂县位列第69位。

+查看更多当涂县荣誉与相关排名>>

当涂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,介于南京、马鞍山和芜湖之间,是安徽的东大门、南京的卫星城,也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。全县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44.7万人,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。近年来,当涂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扣“高质量”和“一体化”两个关键词,加快建设经济强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幸福当涂,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县级第一方阵前列,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。2021年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.98亿元,增长11.3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.07亿元,增长12.2%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1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.25亿元,增长17.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07元,增长9.2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92元,增长11.5%。

当涂是传承千年的文化之城。有2200多年置县史,秦代设为丹阳县,隋开皇9年(公元589年)定名当涂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、明清太平府、清代长江水师、安徽学政署所在地,拥有古老的金柱塔、黄山塔、凌云塔和保存完整的古护城河。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青睐之地,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“山水都”。南朝当涂才子周兴嗣,一夜著就中国蒙学经典《千字文》。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,写就《望天门山》等56首千古绝唱,晚年定居当涂,终老长眠青山。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,写下了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;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”这首传唱千年的经典诗词。

当涂是充满活力的产业之城。拥有工业企业1600多家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多家、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24家,初步形成了以奥克斯空调为龙头的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、以世界500强英国利洁时为龙头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,获批省级智能家电特色产业集群,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,中英合作生命健康产业园获评全省首批国际合作产业园。先后荣获全国工业百强县、全省制造业发展十强县、增速十快县等称号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全县现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0个、院士工作站1个,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、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、全省首批创新型县。当涂经济开发区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前列。

当涂是开放融合的滨江之城。区位优势明显,长江黄金水道、高速高铁、国省干道穿境而过。县城周边有5个高速出入口、3座万吨级外贸港口,距离南京禄口机场40分钟车程。宁安高铁当涂到南京28分钟、到上海2小时15分钟。正在建设的宁马城际铁路终点站设在当涂,建成后到南京中华门主城区仅需半小时;巢马高铁建成后,到合肥仅需45分钟。对标“杭嘉湖”,全面融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与湖州德清县、南京高淳区开展区域合作;与上海临港集团、奥克斯集团共建产业园区,着力打造省级、国家级孵化器,加快建设智能家电小镇;深化企业亩均效益评价,打造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改革升级版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两度蝉联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。

当涂是生态宜居的美丽之城。境内“一山四水五分田”,青山绿水,风景宜人,被誉为中国最美县域。盛产的“姑溪河”大闸蟹金脚红毛,古代为皇室贡品,与阳澄湖蟹、白洋淀蟹并称为中华“三只蟹”。近年来,当涂县致力于城乡绿色发展、融合发展,以打造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、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为抓手,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,加快推进城乡均衡化一体化,城乡环境宜业宜居宜乐宜游,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园林县城、卫生县城、全国绿化模范县城、省级森林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。2017年成为首批县级全国文明城市,2020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。

历史沿革:
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,置丹阳县;隋开皇九年(589),省丹阳郡置蒋州,废淮南郡,并襄垣、于湖、繁昌及西安4县更置当涂。

1912年,当涂县直属安徽省。

1983年7月,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

2004年1月,银塘镇划出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

蜀ICP备2021030633号
返回顶部